鳕鱼,肉质白皙鲜嫩,清口不腻,世界上不少国家把鳕鱼作为主要的食用鱼类,在北欧,鳕鱼被称为“餐桌上的营养师”,而在亚洲国家,鳕鱼也成为追求健康的食客首选的鱼类。而鳕鱼舌作为珍贵之中的珍贵,更是受到食客们的追捧。然而你有想过嘛,你吃的这些鱼舌,可能来自于一群挪威的孩子们的手。

        10岁的托比亚斯(Tobias)站在正在弯腰干活的渔民中间,地上污血横流,散落着鱼内脏。他面前是一大筒新鲜鳕鱼头,托比亚斯随手拿起一只,把下唇戳进一根铁钉固定着,掰开鱼嘴,另一只手举着刀,飞快地把露出的鱼舌割下来。
        这是纪录片《割鱼舌的孩子》中的一幕场景。在挪威北部的渔村,孩子们从6岁起就能拿着刀割鱼舌。这是挪威渔业中最有趣的环节之一。
 
        新鲜鳕鱼从海里打捞上岸后,经过一系列加工,剔除内脏和鱼骨等部分,留下肥美的鱼肉,再运输到全球各地的餐桌上。鱼舌是鳕鱼肉中最鲜嫩营养的部分,割鱼舌也成为加工链上重要一步。然而在高级西餐厅里大快朵颐的食客们大概做梦都不会想到,这道舌尖上的美味,竟然是出自小孩之手。因为工序简单不费力,这项工作成为渔村孩子的专属,代代相传,绵延至今。
 
        纪录片《割鱼舌的孩子》影片曾入围2017特罗瑟姆国际电影节、2017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韩国EBS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纪录片以两个挪威小孩的角度,带领观众探索挪威北部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割鳕鱼舌”的传统,两位小主人公的割鱼舌经历,反映挪威自然和渔业对人们生活乃至社会文化的影响,你能看到在这个富裕的北欧国家,在家庭教育、职业发展、以及商业观念上独特的一面。
 
        纪录片导演索尔韦格·梅尔克兰恩(Solveig Melkeraaen),之所以能通过纪录片如此真实的展现孩子们“割鱼舌”的场景,和她的成长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虽然成年后的她,已经移居奥斯陆,但渔村才是她的家乡,是她充满回忆的地方。童年的她就是在这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割鱼舌,那些愉快的记忆仍然留在她的脑海中挥散不去,这是她拍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初衷。
 
        事实上,孩子们割鱼舌已经成为了挪威的一个传承百年的传统。当地政府甚至为此出台政策,给予在校儿童每学期12个小时的额外放假时间。打工的孩子还会获得渔场支付的薪酬,在5000位常住人口的渔村里,有100多个孩子,而割鱼舌成为一项受欢迎的零工活动。许多6岁到12岁的孩子在冬天可以靠割鱼舌赚很多钱,每年2月甚至还有割鳕鱼舌世界杯大赛。
        而挪威海产局同时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让更多的媒体、业界、以及消费者更了解挪威悠久的渔业文化、饮食文化、渔业传承。同时也能对挪威海产品增加印象,特别是纪录片中着重介绍的挪威北极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