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名:SONSARA  生声不息
展期:2017/09/01-11/12
艺术家:塞莱斯特 • 布谢-穆日诺
策展人:孙啟栋
主办: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查看详情

 

看展通常是我舒缓情绪,放松心情,或者说逃避现实的一个途径。《生声不息》是最近一直很想来看的展,想在安静的环境中,感受作品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意境。

在来之前,还特地做了一些小功课。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是法国重量及艺术家,在他的作品里,通常视觉、触觉与听觉相互交织。展览的名字SONSARA(生声不息)是由 “Son”和“Samsara”组合而成的概念。Son是法语“声音”的意思,即可以通过耳朵感知到的听觉。Samsara,“依业轮回”,是表示生命流转循环的意思。它的词义包含了人类生前的过去以及死后的永生,每一现实生命,都是秉承过去生命继续而来。故此SONSARA正是中文题目所试图表达的,生命不息,声响不止,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展览现场螺旋形场地的暗喻。
 
这次的展览一共有六件展品:《编舞》、《雾》、《示踪器》、《此地入耳》、《丛》、《趋势》
 
 
  • 《编舞》 (Choreography)

在美术馆入口处左侧的扶梯上,数百颗鹅卵石看似随机的摆放堆叠,仿若干枯的古老河床。只有一条狭长的小路,蜿蜒曲折通向顶端。右边的扶梯则依然在工作,其上也没有任何阻碍物。这就是作品《编舞》,这也是艺术家在展览开始,就给了我们一个选择的权利,是用自己的双脚跨越重重阻碍,在崎岖小路上丈量没一点提升的高度,还是选择搭乘机械时代的发明代替自己的身体,在光明大道上毫不费力的直通而上。
 
 
  • 《雾》(Brume)

走完布满鹅卵石的扶梯,就进入一个充满雾的空间,在目测能见度5米左右的可见范围内,似乎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在这样的环境下拍出的照片,也与众不同到一定程度了。
 
身边的人向前走去,一会儿便渐渐隐没在雾气里。前路一片未知,只有一点点摸索着前进,走到附近才看到曲曲折折的回廊。有时隐时现的嗡嗡声吸引着人向前走去,有时能看到投影出的图像片断,后来才知道,那些是其它展厅观众看展的实时影像,如同海市蜃楼。
 
制造雾的机器
 
 
 
  • 《示踪器》(Scanners)

在一片看似没有劲头的雾气中一直走,穿过一扇塑料门帘,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个名为《示踪器》的作品中,氦气球上捆绑着无线麦克风和针孔摄像机,气象气球借由电扇的风力,在纯白空间内漂浮游移。
气球上的麦克风记录下的环境声音,由现场的音箱实时播放,位置和气流的变化产生的不易察觉的随机声音,定义了空间本身。
 
 
  • 《此地入耳》(From here to ear)

走过石、雾、风的空间,掀开一个铁链挂帘(每个空间的切换,都非常有意思),到了一个看起来充满生机的沙漠绿洲。168只斑胸草雀在这个空间里自由的飞行,听说展览结束还能领养这些鸟,只要你带鸟笼来。
 
在这个空间里,你除了会听到鸟飞动的声音,还会听到鸟爪和贝斯琴弦、铜锣摩擦发出的声音。
 
 
  • 《丛》(Plex)

这个空间其实一开始并不明白展示的是什么,直到看到了下一个作品。
原来在画面上的一个个白色圆形,是《趋势》中的碗自由漂浮的实时动态直播。
 
  • 《趋势》(Clinamen)

最后这件,是我最期待的作品,在展厅中央懒得圆形水池中,有210只大小不一的白色瓷碗漂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流,随机碰撞,发出清脆又美妙的声音在展览空间内回荡。坐在旁边木质的座椅上,静静的听着这些随机的声音,组成清脆美妙的乐曲。
 
正如塞莱斯特所说:“现场音乐产生于我们在场的空间和时间,又增强了我们对在场的感受。”他一直追求的也是如此:将不同维度的感官效果如和弦般叠加,使观众更真切地感受此刻的在场。
 
 
展期:2017/09/01-11/12
艺术家:塞莱斯特 • 布谢-穆日诺
策展人:孙啟栋
主办: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