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名:SONSARA 生声不息
展期:2017/09/01-11/12
艺术家:塞莱斯特 • 布谢-穆日诺
策展人:孙啟栋
主办: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艺术家:塞莱斯特 • 布谢-穆日诺
策展人:孙啟栋
主办: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在信息2.0时代,“体验”毫无疑问成为一个高频词汇,而对于美术馆的展览而言,由于当下人的意识反应太快,感知替换也太快,即便是酷炫的VR视频体验也只是留下了稍纵即逝的快感,难以构成连贯的知觉记忆而产生后续的关联影响。
那么在单向的视觉叙述效果逐渐变差的今天,于美术馆而言,到底什么样的展览对观者来说才更有效?
一个好的“浸润式”展览,需要在传达理性信息的同时向观众传达情感信息和环境信息。此次上海民生美术馆展出作品的主题是“生声不息”,其中的“声”指通过耳朵感知到的听觉,然而事实上,“声”在整个展览中,不仅是一个知觉体验,一种发生的行为,更同时也是串联整个展览的线索。这一点,与塞雷斯特自身作为一名音乐家有根本性的关联——承袭过系统的音乐教育,更有多年创作音乐及指导音乐制作的经验,或者令他对于“声音”的敏锐和灵感早已成为本能。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
根据看展的流线的规划,作品《编舞》就在民生美术馆的入口处,连接一楼到四楼的电扶梯上,一侧被铺满了鹅卵石,另一侧正常运行,你可以选择坐电梯而上,或是穿过鹅卵石步行上去。以鹅卵石作为路障,让参观者放慢脚步,为进入后续的作品做出情绪的酝酿和铺垫。
《编舞》现场装置
按照流线的规划紧接着是作品《雾》,一个能见度不足5米展厅内,雾破事观者封闭视觉,从而打开听觉。整个区域除了丈外的模糊的人影,唯一可以帮助辨识方向的就只有声音,有人开始害怕、兴奋、因为未知的环境而焦虑、因为逐渐深入的黑暗产生短暂迷幻的错觉,这些都是个人的知觉体验,会造就不同的自我情景。
《雾》现场定制装置
穿过隔绝雾气的塑料帘,接下来的作品是《示踪器》,这个空间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在场所有的参观者都会不自觉的寻找声源。上下漂浮的白色氢气球上安装了无线麦克风,录下的声音通过现场的音箱被实时播放。“以随机的声音定义了空间的本身”。人进入到空间,对气球的漂浮产生了影响,从一个参观者,变成了声音的创造者之一。
《示踪器-挂着麦克风的氢气球》现场定制装置
穿过铁链挂帘,进入作品《此地入耳》,惊喜之处在于这个空间里出现了生物——168只斑胸草雀。整个空间里布满了扩音器和效果处理器,播放雀飞动或停在贝斯上发出的声音,再配合实现准备好的背景和弦乐,构成了一部声音作品。
《此地入耳》现场定制装置
如果说前面的作品都需要小小的体会和思考一下作品在视觉、听觉上用哪种方式来制造一个“浸润式”现场,那最后这个作品就是非常直接的告诉你,聆听就足够了。大大小小的碗随着水流随机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还原了一个梦幻悦耳的声乐现场,让之前的疲惫、不安、浮躁的心,平静下来。
《趋势》现场定制装置
塞莱斯特的创作并不局限在对声音的调用,在他的作品里,视觉、触觉常常与听觉互相交织,给观众呈现一场“浸润式”展览。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最能让人直观地体验无形、感知抽象的媒介。但塞莱斯特注重的并不是使观众简单地“聆听”,而是使观众通过装置中的体验把注意力专注在此时此地。艺术家希望检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点、场景或物体的音乐潜力,使观众的意识陷入那些不停地、偶然发生的运动和声音的无穷魅力之中。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在此承载着无限潜力,不断地偶然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