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日,《割鱼舌的孩子》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展映。这部影片被挪威最重要的电影奖阿曼达奖(the Amanda Prize)提名为 “最佳纪录片”及“最佳儿童电影”。
当看到片子的内容是讲述挪威的,让我很兴奋。因为我对挪威的文化充满了好奇,同时这又是一部真实纪录片,保证了内容的真实性。
挪威地处北欧,天气寒冷,一年之中有好几个月在寒冬中度过。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天气不是很适合居住的地方,却在2011年全球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卡塔尔和卢森堡,全球最发达的福利国家之一。
能做到这点一定和他们的文明密不可分,这让我对他们的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割鱼舌的孩子》这部电影记录了挪威一个很久远的传统,这个传统是有关于鱼产品加工的。鱼舌是鳕鱼肉中最鲜嫩营养的部分,割鱼舌也成为加工链上的重要一步。然后食客们大概做梦都不会想到,这道舌尖上的美味,竟然是出自小孩之手。在挪威北部的渔村,孩子从6岁起就能哪这刀割鱼舌。这是挪威渔业中最有趣的环节之一,这个传统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责任均摊——在挪威家庭早已屡见不鲜。他们不会过分迁就孩子,因为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刚刚上映的一部美剧《黑镜》第四季第二集《大天使》影片讲述的是一位母亲的过渡保护对自己和自己的女儿造成的心理伤害。
这位母亲为了时时的监视女儿的一举一动保护自己的女儿,在自己的女儿脑部使用了黑科技“大天使”,这个黑科技让她通过女儿的眼睛看到女儿看到的一切,同时可以控制女儿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听起来真的是很极端,这个黑科技最终导致女儿的心理障碍。
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四国相关研究机构于2015年联合开展了高中生安全意识及问题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学生过度保护现象严重,安全教育状况堪忧,与美、日、韩差距不小。有意思的是,虽然处于“过度保护”之中,可中国高中生遭受暴力侵害现象却较为突出。
《割鱼舌的孩子》无疑是一部好电影,除了故事本身有趣或感人之外,还会引发很多思考,给人很多启迪。
当然,每个国家的学前教育理念,对待孩子的方式都深深地扎根于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那么我们最珍视的是什么,我们最想给孩子的是什么……值得你我停下脚步想一想。